请删

谢谢您!

如果妹子从没生过孩子或和从未工作过,我看悬!

但凡自己养大孩子的,大多知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情感,德育,为人处世等等。
每个家庭出来的孩子也都会有类似于父母的3观。
除非是空降下来的孩子,生活出现突然变化的家庭, (比如亲人亡故,搬家,转学等)一般intricate的问题不会解决不了。解决不了的,网上也不会说的清楚。
楼主谈谈自己的资历会让大家比较容易亲近一点。来个博士教授头衔不说明任何问题。反而一个耐心聪明的妈妈更有亲和力。如果是为自己的研究收集素材,这个论坛不是最好渠道。

“想测试一下这里的社会氛围”。。。两位博士要是不说自己是博士简直都没法给自己定位了。不祭出“博士”二字效果好得多呢。

哦 原来有些人是纠结“博士”这个词哦,明白了,我倒是早已经习惯了,因为同学啥的,搞个聚会啥的博士一堆堆的。我想了想还是坚持我的做法,因为不卑不亢就好,既然我没有那个炫耀的意思,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眼光的问题。

空谈误国,不喜欢纠结无所谓的东西,有事说事。

生了孩子就一定会教育孩子?这真是我们这些文科的悲哀啊,何必开教育学专业呢?
你们都习惯搞教育的,搞历史的,社科类的专业人士就呆在大学机构里,是吧!
说实话 身边搞专业的人,尤其是教授们根本对回答家长提问没有任何兴趣,因为不算做任何学术成绩,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研究出来的一堆堆的东西都停在论文上。家长真的不需要吗?还好这只是您个人的观点。

我越爱越喜欢这里了,就像成龙大哥说的,大家来这是娱乐的!原本想和家长沟通教育问题的,但是收获大家的五花八门的思想和眼光,非常精彩,说实话,我喜欢 {:5_137:}
不要往歪处想人家什么太自我感觉良好。为什么你不会觉得人家内心阳光,对坚持的事情很执着,所以非议不会干扰到她?不要扭扭捏捏,大家只管去勇敢的,自信的做你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的确不是生了小孩就会教育,但是这里的家长确实能人不少,很多育儿问题都可以得到相当好的建议。其实到论坛上来提问的,不是要理论上的建议,而更多的是看看别人实际并已证明可行的操作方法,包括心理、行为问题。其实二楼的回复虽是调侃,却点出了重点,就是lz的实际教育经验是什么呢,没见公众号的教育专家们一般都会点出自己为人父为人母的身份和经验,没见《睡眠圣经》前言里就会提到作者有六个还是七个孩子,光纸上谈兵不会有什么影响力,这也是行业现实吧。

谢谢您的回复让我感到真诚。

我的教育经验是从本科到博士十几年一路走来的在校兼职和实习,接触的孩子从五岁到高中之间。没有小孩是结婚晚然后身患肿瘤不得不推迟,目前身体正在恢复期间,这对与一个已经在工作中和孩子们建立很深感情的我来说,是无奈和难过的。

您的回复又让我明白了一点,原来大家的误会是觉得我提到是专业人士的回复,这是会和家长的冲突的!之前真心没想到大家会这么想,其实完全不会,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添砖加瓦的。并不是专业人士在,资深家长靠边,也不是有家长在,没孩子的人就靠边,不是!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大家是和谐相处,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这是我心里的世界。

我看到很多家长很棒的回复了。我开个帖子完全没有冒犯之意,如果有人这么理解真实万万的想不到。我理解的开帖子除了我回复,当然会很多家长参与进来回复,这里本身就是开放的。

我在想是大家受够了“权威”这个词吧,我非常不喜欢权威,但我不会为了避讳权威,而掩饰我的专业,我觉得还是两回事,看到前面一些留言,我想所有学习教育专业年轻人可能都不会很舒服的。不过不管怎样样,我们必须保持积极心态,平时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多夸赞孩子,也在孩子面前多夸赞别人,孩子会更欣赏这个世界。

我觉得楼主出发点挺好的,也没觉得有什么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楼主提自己是博士,也不过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说的东西不是空谈,是有理论基础可以拿来参考的。楼主在这里开帖并没有否认坛子里其他能人异士的本事,更没有说自己比她们强,她只不过想多帮帮像我们这样并不“能干”的父母们,至少楼主比我们会强一些。

其实谁第一次做家长都是没经验的,不会教很正常,所以这时候更应该多通过不同渠道学习育儿经。就像楼主说的,不是只能有孩子的人才有资格谈教育,教育本身是门学问,可以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即上学或看书)来达到。

我也是初为人母,如何教育孩子也是在不断摸索中,但是只是自己摸索而不向他人学习的话,很多错误的方法只有在孩子长大后才能发现弊端,到时候要改已经来不及了。既然有这些专业人士已经把前人的经验教训都学了一遍了,我们为什么不虚心请教呢?即使有些方法可能是纸上谈兵或者不适用于自己的孩子,但尝试一下总是无妨,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法,我们的思路和心路才会更开阔!

我是来虚心求教的。

其实我的本意不是说家长会对专家有抵触,而是觉得光提到教育资历是不足以让人信服的。这里有很多教育相关问题,认真作答并提出独到见解的达人,很快就会被论坛里的人熟知,加油!

谢谢你!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有你说出你的质疑,我怎么会有机会解释我没有想到的地方呢??所以我是真心的谢谢你的!

你提醒的很对!进山先烧三炷香,我忘了烧香了哈哈!以后我到一个新论坛一定会的!这里已经是一个小社会,有了自己的一种秩序,名人,圈子。。。我会小心的,再次感谢!

谢谢你!刚才我还在想,既然已经开贴了,我愿意用惹来一群质疑和误会批评,在这换来几位真正值得的真诚的朋友!

能够积极正面的,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卓越的能力!你已经做了最好的示范!你用你的观察,你的理解做出你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有理有据,这样的女人怎么会不成为一个善解人意,思想开放的好妈妈?相信你会在和孩子的沟通中真的扮演他朋友的角色,而不是已经有条条框框的大家长。 真诚换来真诚,善意换来善意,我一定会尽我所学,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为你提供教育方面的参考,如果我不能有把握回复好,我会向我的同学,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去为你咨询。加我微信吧,我很高兴认识你!

我可以理解一些家长的想法,其实理论和经验一点也不矛盾,家长的经验可以给你一个具体的,就某一件事情的经验,比如当初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等等,非常清晰,大家会感到非常亲切。而我们专业的知识就像我前面回复一位家长那样,不会手把手告诉你怎么说的怎么做到,但是我会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深层次的告诉你这个小事情背后会涉及到孩子的哪些能力,他们哪些心理。大家觉得这有冲突吗?不会的对不对!大家的误会来自于对教育专业的不了解,也是那么多教育学家整天呆在大学里,不接地气的原因,也不怪这里的家长其实。

说到专业,我多说两句:除了那些自然科学有绝对唯一的标准和规则外,社科人文专业是不具有这个唯一标准的,社科人文专业人士也是尽最大可能的去接近一个最优的客观事实,结合的是大量的人类经验教训和来自我们自己的考察调研以及实习。但是这也不错,一直被人类社会所借鉴着,就像没有无副作用的完美的药丸,怎么可以要求谁出完美的方案呢?

想请教楼主一些问题:

儿子2岁半特别调皮,一刻不停,只有在玩ipad的时候才能静下来,但因为对眼睛不好我不让他玩太久,一般20分钟就收了,然后他就会发脾气,躺地上,或者打我踢我,我试过和他讲道理,可人家是懂非懂,我也打过,但他一会就忘记了,所以现在我把ipad藏起来了,自己也不用,但他还是会一直说ipad ipad

第二点也是我很头疼的一点,他座不久,给他看电视,不用一分钟就不看了,不能很安静的坐在看,去nursery老师也说他座不定,需要家长回家训练,可我不知道该从哪下手,还请楼主赐教!

您好这位家长,根据您给我的信息,我猜想你的孩子属于我们现在俗称“天才儿童”的那类【不是所有孩子都一定有类型的哈】,主要特征是非常有精力多动,情感强烈,对权威的反抗也很强烈。这种孩子往往也非常敏感,观察力强等有很多优秀的特征,您不如用非常积极的眼光去看您的孩子,去引导帮助他的发展。我们最好避免习惯性的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较,感觉自己的孩子总不“正常”,然后想尽办法的去格式化他,要把他变成“正常”的那样。至少目前根据您的信息我没有看到什么不正常,我觉得你的孩子很好,根据经验,这种孩子容易早熟,如果以后他的某些行为造成什么问题,我们再根据具体行为沟通。

倒是觉得这里有几个小建议可能会帮到您:

1,孩子的哭闹请把它看做一种他的表达方式,因为他实在不知道怎样是正确的好的沟通方式,所以我们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打他就是最错误的示范,您是在告诉他,暴力可以是一种沟通方式【注意暴力可以是肢体的也可以是语言指责,讽刺挖苦,不信任等等的暴力】,所以你看到他也会踢你打你对吧,因为你这样教他的。惩罚孩子的错误的方式一定不能违背“不尊重”他的这个前提,你可以跟他说我要惩罚你了,因为什么什么,你需要关到房间或者面壁思过等等,总之惩罚也要有礼貌。正如我前面说的,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他将来社会交往会有障碍的,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然后去尊重别人。

2,如何面对一个已经发起脾气的孩子呢?这时家长一般会满心想如何迅速靠外力去制止他,其实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自我控制情绪的机会,这对他以后的社会交往非常重要。请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体察到自己。比如,你坐到他面前,跟他示范一些放松,示范深呼吸等等,有句话:“当你想逃离的时候请试试拥抱。”面对他的生气,你可以坐下来问问他想妈妈抱抱吗?有的妈妈觉得快要忍不住发脾气了,会试试唱歌?孩子会很诧异,有的妈妈还会在哭闹的孩子面前也佯装哭闹,然后孩子会停止,她会说,你觉得这样好吗?总之这时您的目标是让他发现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方式不会给处于愤怒的孩子带来伤害,或者咄咄逼人的错误示范。

3,对于幼儿玩电子产品现在说法不一,我个人不是很推荐。因为2到6岁的儿童正是处于分离现实和虚幻的年龄,否则孩子经常出现现实和想象的混淆,夜不能寐的情况,已经遇到两个家长的求助了。动画等虚幻界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听说德国的一些幼儿园就禁止孩子回家看动漫】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如果您是支持的,也ok,本来就还没有定论,只是这里建议您尽量多注意些前面我说的。
对于您的这个问题来说,他不会意识到他玩了20分钟了,因为他还没有时间的概念。您所谓的说理,保护眼睛什么的,对于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他还没有达到这种语言沟通能力,强制性的拿走他在玩的东西当然会让他很生气。要不要玩这个?玩多久?等等,说到底是一个制定规则的问题,你心里明白孩子对一个规则的学习的过程一定会经历一段时间,慢慢来反复练习就好。
至于如何沟通,因为电子产品的游戏虚幻世界对人的吸引和诱惑是可以在瞬间进入到一个很深的状态,就像深度睡眠的人,你唤醒他,不能一下子,需要反复几次预警他:还有5分,还有2分,还有1分钟哈,当然这是你们有之前约定好的。所以人的理智是会要他遵守规则的,但如果他“违约”了,也可以先试试非强制性的方法,如用语言或者肢体来转移注意力,比如你说我们不玩了,他说no,然后你说今天你在幼儿园干什么了?和谁一起玩了?开心吗?等等一番交流以后你说,我们不玩了好吗?我们去干什么什么吧!或者你可以抚摸他的额头等肢体语言和温柔的声音告诉他我们不玩了好吗?一般这些方式孩子都不会有剧烈的抗拒。如果他还说不,那你可以试试在他身边制造其他的游戏环境或者什么好玩的事情来吸引他。
肯定有很多妈妈有各自精彩的方法,欢迎大家补充!

我学术不精,以上浅见也不可能发表成什么学术文章,有用没用还请家长自己筛选判断!

楼上这位妈妈,才发现你还有第二个问题没有回复您。简单的说一下【您可以加我微信如果您愿意】,不知道是怎么多动很夸张吗?可以先去查一下营养元素,是不是缺什么导致;如果ok,训练孩子不能孩子自己呆在,要是您陪孩子一起坚持。

我的朋友都很心疼我,她们觉得我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质疑可以,我们都能理解大家的质疑,但是语言不尊重就是不尊重,不管什么理由。他们说我要像人家那样把自己的一些履历拿出来包装自己,搞自己很牛一样,收个多么多么贵的咨询费,那样很多人就觉得有资格了!根本没必要这里搞什么公益受辱被质疑。哈哈我觉得他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不会那样我不喜欢夸张的包装。我坚持相信家长有智慧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分辨。

但有一点我接受他们的建议,我为你服务尤其是公益性质的,你要给我最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如果您有就直接加我微信,如果没有就算了,我不在这里回复了。总之我还是感觉这里社会氛围挺好【职业病,专业训练的一种宏观的观察意识,不是高高在上哈】的:有有自己主见的家长,而且她很正义的表达出来支持,问问题的家长们用行动告诉我对我的信任,非常感谢!即使是那些调侃戏谑的人,也没有去走极端。所以挺好,支持这个坛子。

@ellingzhang
问题1, 专家理论说的很好。时间预警的办法不错。我最简单的办法是给他放一个厨房用的定时器,小巧,对2-3岁的孩子来说是个有趣的东西,比抽象的时间有趣也有型。这个具体的东西就代表了一个rule,制度。小孩子是喜欢规律和制度的。严格的制度能带给他们安全感。你就定时器一上,按定时器来说停就停。
问题2,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吧。男孩子好动。多给他户外玩的机会,不管天气。参考这个:http://www.balancedandbarefoot.com/blog/the-real-reason-why-children-fidget
我的儿子8岁了,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个fidgetting的问题。

huffington Post 有这几个建议:

  1. Break Lessons into Smaller Tasks
  2. Provide Errands and Tasks
  3. 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Good activities for fidgeting children include roller skating, running and martial arts
  4. Give Fidgeting Objects
    http://www.huffingtonpost.co.uk/2014/08/14/the-house-dad-chronicles-should-i-worry-about-my-son-s-fidgeting_n_7367618.html

当然你的孩子还小,可能只是注意力时间短的问题。一年加一分钟的注意力时间,慢慢锻炼。

@ellingzhang
非常好的建议,我也正好想建议定时器的办法,买个那种国际象棋比赛用那种定时器,每天规定可以玩多长时间(比如30分钟),开始玩的时候按下去停下来按起来,一天时间可以一次用完也可以分几次用,一天时间用完为止。

撒拨打滚直接无视装作没看见,不生气不上火的看他笑话。:cn08:

道理可以讲但别指望这么大的孩子能够理解,set rule (I said so),让他从小就知道people cannot always get what they 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