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部分外国人的三观震惊了

那只是第一套房贷有收入要求。买第二套35和50K一样一样的

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是因为你们群里很多不适合读PhD的人读了PhD。英国读PhD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对自己以后的career path非常清楚的人(非常少),另外一种就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的人(占大多数)。

其实你也不用对自己的学历高,从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没去从商而感到遗憾了,政府和银行对小生意者并不是特别的friendly,限制诸多,甚至还可能被清算,做大生意的人也都是从做小生意开始一步一步发展的,运营起来也不容易,得帮政府养活多少员工啊,风险责任自己担,利润大家劈。
总而言之
有政府的支持,怎么都赚钱。政府如果限制你,履步维艰啊。

起码你有一个稳定职业,虽说发达不了,但是也是安逸不用操心的过日子直到退休,不要光看别人吃肉没看到他们挨打。 {:5_134:}

说句得罪人的话,我现在最欣慰的事儿就是当年没有读PHD,但那是在中国,如果一直在英国工作生活PHD应该还是不错的

我感觉时势造英雄,很多你们之前说的人,都是赶上了好时机。读书,是给孩子更多的路,更宽广的平台。孩子小的时候不懂得怎么选择,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作出打算,打好基础。玩,可以,但是玩能给饭吃吗?我现在看我公司的很多孩子,都是学徒,我每次和他们聊天,问他们为什么不上大学?他们给我的答案是他们上了大学和我也一样公司啊?我听到是很痛心的。这帮孩子未来就在这个行业这家公司了,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知道这就是他们能够一辈子的地方?如果我想走人,我立马就可以转去另外一家公司了。我读过书,我的路子比他们更加宽广,但是他们希望转变就会比较困难。另外,我在一间英国前五的学校读过书,然后也在一家夜间大学读过书。我感觉身边的同学以及老师的素质和质量都是不一样的。我自己个人是深切感受到了差别。所以我有小朋友也一定会push他们去更好的学校。因为那里的资源更加充足,老师的质量也会更加好。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不代表其他的人。

你不了解英国和欧洲的职业教育制度,高中就是要分流一批人去当技术工人,照样走工程师培训制度。 好多公司中层领导就是学徒工开始的。 技校出来的水暖工,电工,都是工程师。 不是说一定大家都要搞高科技。

另外程序员码工大把自学成才的,顶尖科技公司都培养学徒工的。 几大会计公司好多注册会计师就是学徒出身实习培养考证出来的

郭德纲儿子15岁辍学说相声,韩寒高一辍学当作家。 任何行业干够一万小时就是顶级专家。

总而言之,小学到高中先把基础知识读好再说其他:18岁选择技术之路还是继续读大学还是选择进入社会赚经验,就看孩子的资质了。孩子小时候还是以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为主线,有纪律性有组织性培养独立性,不能让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中国人小孩没有考不上grammar的。自然都上大学了。中国人平均收入自然就高了。 没上过大学,找男女朋友机会都少一半。

成龙,你的分类真无聊。
全世界65亿人也都可以归属到这两类
一种是对自己以后的career path非常清楚的人(非常少),另外一种就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的人(占大多数)。

基础教育还是很重要的。基础教育弱的人好难沟通。大多数都缺乏common sense。

permanent head damage :cn12:

自己做生意创业的人,其实和学历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是否有企业家的人格特质。人群中,企业家人格特质的人是很稀少的,而且分布在各种人群里面,和学历没有关系。碰巧部分是没有学历的,自己做生意闻名于四野后,别人就会说,没学历可以做生意成功。其实是反过来的:因为他有企业家特质,才能主动抓住机会,才能成功,碰巧他没有文凭。反过来说,有文凭的企业家也很多啊,而且也成功,比如雷军。
至于博士的路越来越窄的说法,把几种情况都混淆在一起了。本来博士就是非常专的,就业领域当然窄。但是创业和博士文凭没有关系。你是企业家特质的博士,依然可以创业,而且会成功。比如台积电的张忠谋。另外,企业家特质的人可能在个人生涯的早期就去创业了,这样,在博士阶段(30-40岁)他们的比例(浓度)肯定会降低。所以,相比于本科阶段,可以说博士里面创业的会越来越少,这是可以理解的情况。

home education也是分情况的吧。就像面包店一样,也有人自己做面包,而且比面包店的好,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面包店买。社会分工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学校就是专门教育小孩的社会分工。对大部分人而言,专业老师教得比自己好。少部分人可能自己教得好,比如爱迪生。问题是,谁知道自己是否合适呢。

我越来越觉得英国文化类似古代游牧民族的后代发展出来的,很多古代的价值观在现代都能找到点影子。比如尚武,这个不用说了。崇尚自然,大把英国人经常hiking,风雨无阻。在教育上也是,崇尚自然,要小孩自然发展,多玩。中英的教育观点其实很难说哪个正确,更多的是反应了文化不同,社会不同,追根溯源是哲学观不同。中国是儒家道家哲学,西方是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遗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分类一样但比例不一样。

不读PhD的人也可以这样分类,但绝大部分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大学毕业就找工作了,不再晃悠几年。

大部分读PhD的人都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或者适合干什么的人,说实话这些人就是在waste他们自己的time,也在waste老师的time。

如果很清楚自己要用PhD来做什么,那PhD是很有用的。

对理工科来说phd是一个很好提高自己工作的平台。 都说英国读master没用,有能力的本科毕业就找到工作了。 可也有很多工作最低是要master学历。 phd也一样, 曾经我master的老师就说行情不好 难找工作,建议我们都申请phd。
记得当年某司校内招聘宣传以前到我们学校都是偏高级的工作, 那年跑来招call centre的人,而且还专门招master学生。某司说的很清楚 现在情形不好今年至招往年1/10的人, 我知道你们在座的都不想去call centre但是其他公司 工种很多都不招人的。 你们要有个工作。
估计我的老师听了以后很不忿气, 就在课上号召我们读phd:cn14:

之前我听我朋友(doctor)说,说层次不一样,想法不一样。 自从他送孩子去私校后,发现家长想法跟之前家长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越是中低阶层,越是希望push孩子,不希望孩子以后平庸。 当有钱多到另外一个程度,他们的想法就会完全不一样,可能更倾向于那种你想干啥就干啥那种吧,做自己喜欢或者有天赋方面的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因为越在底层的人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少,可能只有智力与努力,再祈祷一下运气。。。而拥有社会资源的人就不同了,他们的选择多得多,起点也高得多,所以就算智力或者努力上差一点,也可以用其他弥补上。。。不过,我认为其实成功的人都是很努力的,并且他们都有很明确的目标,没有什么成功是偶然的。

脸书上很多full time camper / motorhome living 或者alternative living 群里很多人home education. 并不是他们不注重教育,而是对生活的理念不同。他们很多人觉得带着孩子周游世界,开拓视野,提早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比在学校里呆坐着好多了。其实生活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方式比什么方式好,只是不同而已。你觉得上好学校,找好工作,穿好衣服, 买好房子。。。就是生活。可是有些人觉得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生活上基本吃饱喝足就可以了。我看到里面有些人一直home education到大学前,然后照样上得了大学。一些home education 到一定年纪。。。其实找到所谓‘好工作’的目的也就是为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在生活中能学会生存技能,为什么一定要去课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