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孤悬)闲话女儿的海外教育

终于看完了,我觉得父母的境界会局限孩子的发展。高级知识分子 有时候还不如没文化的父母。 北大学霸李宏彦,父亲是烧锅炉的,不影响他成为百度创始人。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计算机人工智能对世界的了解指数般提升。

今年以来,计算机击败世界上最好的棋手,比预期提前了10年。

在美国,年轻律师已找不到工作。由于有了IBM沃森,你几秒钟内就可以得到法律咨询,虽然到目前为止,多少还只是基本的法律服务,但精确率达90%,比较起来人工做的正确率只有70%。

所以,如果你在学法律,请立即停止。将来约90%的人是通才律师,社会只需要专家。

女学霸应该回到她博士后的专业上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在20世纪设计的成功想法可能在21世纪是注定要失败的。 70%传统职业未来会消失或被机器人,人工智能替代。 律师,会计都在其中。 买房子请律师只要10镑,双方数据交换,问你一些问题,同意了就成交。 出庭律师就是双方电脑PK, 人工智能推演,法官也是电脑,只有陪审团是人。 赢了的就是王者荣耀升级了

只要机器模仿不了人的emotion,律师就不可替代。

李彦宏他爹虽然是锅炉工,但也是上过私塾的,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
李彦宏的出身可谓真正的草根。他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李贵富是晋东化工厂(现更名为晋东集团)的锅炉工,母亲是阳泉市一家制革厂的工人。李彦宏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今年78岁的李贵富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他时常利用下班时间将自已在私塾里学的一些知识传授给儿女们。

1976年,李彦宏进入晋东化工厂子弟学校读书。李贵富很喜欢晋剧,在李彦宏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去看戏,为此他一度迷上了戏曲。看到儿子对戏剧越来越入迷,李贵福急了:他带儿子去看戏,原本只是想让儿子多一种爱好,却并非希望儿子当个戏剧演员。因为在那个时代,要想找个好工作,只能考大学。

中学时期,李彦宏仍在化工厂子弟学校就读。可是,李彦宏自制能力不强,贪玩,这让李贵富很着急。初二下学期的一天,李贵富把贪玩的李彦宏打了一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说,马上就要进入初三了,如果他再没人生理想,不努力学习,今后只能接自已的班,当一个锅炉工!父亲一反常态的暴怒和痛心疾首的话深深地刺激了李彦宏,他真的不愿意今后当像父亲那样满脸煤灰·生活得很苦的锅炉工。因而他收敛了许多,学习也用功了许多。

上北大不久,图书馆系的计算机课程很简单,这让李艳宏很失落,他开始后悔自由当初填报志愿时的选择了,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得知儿子的情绪变化后,李贵富琢磨了很久,终于有了主意。1988年夏,李彦宏放暑假回家,父亲对他说:“我们家有喜欢看书学习的传统,但却不见有人经商。”李彦宏不明白,便问道:“爸爸,你的意思该不会是后悔我选择了图书情报专业,而没有选择商务专业吧?”“我哪有这个意思?这段时间天气太热,冰棍卖得很好,我想要是到火车站去卖冰棍一定会发一笔小财的!可惜我要烧锅炉,走不开!”李彦宏一下子明白过来,他对父亲说,他愿意去火车站卖冰棍。于是那个暑假,在火车站汗流浃背地卖冰棍的小贩中,有了一个北京大学的高材生。随着暑假的渐进结束,李彦宏也结束了自已的“卖冰棍”生涯。这时李贵富便语重心长地问他:“你这个暑假卖了这些天的冰棍有何感受?”“我觉得虽然能挣些小钱,可是这个活儿好累人啊!”“那你觉得卖冰棍跟读图书情报专业的书比呢?”这时李彦宏才明白了父亲叫自已卖冰棍的良苦用心,这是父亲在对他进行“冰棍疗法”啊!那之后,李彦宏重新重视起图书情报专业来,成绩也名列前茅。在这基础上,他又利用选修的机会,去学计算机。那之后,李彦宏发掘出了自己的网络天赋。

这里的关键是这个孩子有一种强的学习的能力, 是她父母教育出来, 这是不可否认的, 不论这个时代到什么时候, 这种很强的学习能, 都是很令人佩服的. 即便是以后, 她说, 我要去学计算机, AI, 同样不输于其他学这个专业的人, 这就父母给这个孩子最大财富, 这就是为什么我所这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

这个女儿基因好、学习习惯好,这个没问题。可是这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过于干预,有意识地培养她往自己所想要的方向走,没有关注女儿本人的兴趣,导致她没有一开始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发展,而是读了七年与她后来的职业关系不大的专业。如果没有父母的干预,她恐怕早就在自己的方向上多发展了七年,成就比现在应该高了。

所以我不认为这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一块好料被他们耽误了好些年的发展,还是在人生学习能力最好的时期。

你说的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很多孩子在上大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

7年剑桥读博,然后8年律师培训拿到执照。 我真不觉得是成功。
我外甥读的医学院,如果这样15年下来也都是名医consultant了。 我外甥女学经济,毕业后一直投行,现在工作快十年了,级别也不低了。 最重要的人家上学都轻松,家长根本没怎么辅导过。

是有很多人到上大学时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这并不需要多读七年书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大多数时候,到大学三年级应该是比较清楚了,没必要再花四年读博士。看这个例子,这个女儿是为了父母把博士读完,然后才自己为了自己独自选择了读法律。这还算是个不太坏的结果。如果这个女儿在心理上再不独立一些,没有按自己的意愿花时间精力转行,而是一条道走到黑,接着在生物上干上五年,她就会在三四十岁时卡在职业道路上,每天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许事业上有些成绩(因为人聪明),但却做得很痛苦,要转行又年纪偏大,那这一辈子都不开心,而且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浪费。

有多少中国孩子们就这样,在中年时卡在职业道路上痛苦地挣扎,就因为读了父母选择的专业而不是自己的兴趣。

另外,这个女儿的转行也是付出了不小代价的,只是被这位父亲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谢谢龙哥分享。龙哥也写一篇经验吧 {:5_148:}

不知这篇文章父母对孩子在乐器;美术;体育等业余爱好的教育怎样,也许有涉及,文章没提。

感觉是娃自己聪明 底子好 学什么都上手快
但是对于女生而言 博士读了再换 浪费很多年 感觉不值得 不光是浪费自己时间精力 也是浪费了学校老师的栽培 要是不喜欢生物早可以转行 根本不要读到博士
读到博士就是我认为你是喜欢这个行业 是要专研下去的 如果我是她老师 我会很桑心的
所以有时候选择本事比努力更重要

教育归结到底是为了成人后个人发展做准备,这种表面上的教育成功,只不过留给多年后说起曾经的辉煌而已。这种落差对心理的冲击。不是普通教育背景出身的人能想象的

我们普通教育背景出身的确实搞不懂 {:5_134:}

是的,我也很希望看到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方面的文章。

順便回 superqian, 如果教育可以多元化,孩子將來的發展和選擇也會多元化。根據孩子興趣和特長,主流外找羊腸小道,根本就是面對現實。

其实全篇highlight

母亲说,我们女儿的语言能力这么强,人又活泼,应变能力强,为什么一定要窝在实验室里做苦不堪言的学术研究呢?”。

第二个做我工作的是我来英国的引荐者“您们的女儿与您们不同,她是在英国培养长大的一代,当然有着与我们英国年轻人一样的想法。既然有能力去做不同的事情,去获得更高的收入,为什么不去努力争取呢?

所以根本没必要努力十几年,费劲上7年剑桥。 早早的上三年LLB 本科, 少走多少弯路, 最后还是从学霸变拜金了。

导师一语点破,长在英国就要有英国年轻人的想法。 50后中国人在英国育儿经,过时了。 柯达辉煌百年,数码时代三年消失。 现在已经过了互联网时代,移动端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 女孩读研读博做生化博士后,就算是剑桥的,也是人生弯路。

互联网其实和你的物流一样就是个运输手段,但东西得先造出来吧?没有制造业,你物流个鸟。法国人讽刺英国,country of shop keepers,所有人都物流网流,那可不就是一个country of shop keepers,当然英国还是country of pop singers。

到投行赚高工资是一条路,为什么读生化博士以后做开发新药新健康技术新日用品为什么就不可以是条正常的路?如果孩子有兴趣有天赋,父母堵住不让干不也是压制孩子的选择嘛。

音体美是兴趣,难道读书不可以是兴趣吗?

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开始看到大学家长还辅导,觉得孩子太不独立了,太乖了也。但是看到后来转行、还又拿了文学硕士,觉得还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可能智商够的小孩也很难一辈子被父母牵着走吧。

我不太赞成回帖里“走弯路”的说法。so what?人生嘛,就在于多体验。狭义地看,读了博士却转行,是在事业上走弯路。但是对于人的心智的成长,无所谓对错与弯路。

不过从从狭义的弯路来看,我觉得,家长如果水平真的高,也许真的可以在小孩小的时候就观察出来小孩适合做什么。比如这个女孩,活泼外向伶牙俐齿语文好,逻辑思维也可以,是不是适合做律师超过适合做生物教授呢?但是,家长难免受自己经验的局限啦。

我就知道有人会说走弯路也是应该的,体验经历都是成长。但这个例子明显就是父母操控子女,导致不必要的所谓体验,如果还有人拍手叫好,那我真的无语了。其实这个弯路并不是因父母的局限而造成的,而是过于干预造成的。只要父母不干预不作为,这个女儿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方向,哪怕那个选择是弯路,也比这个父母导致的弯路是更有意义的体验。

从头到尾,这个父亲描述的都是他如何"培养"女儿成长,如何用力过猛地去推女儿。其实这女孩天资聪颖,学习认真,完全有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早就该放手让她自己发展了。这结果不能算是个喜剧。